朝代:唐代
作者:白居易
原文:
红线毯,择茧缲丝清水煮,拣丝练线红蓝染。作者:佚名
译文
红线毯,是南方女子经过采桑养蚕、择茧缫丝、拣丝练线、红蓝花染制等重重工序,日夜勤织而织就的。这费尽了心血和汗水的作品却被铺在宫殿地上当做地毯,松软的质地、幽幽的芳香、美丽的图案无人爱惜欣赏,美人们在上面任意踩踏歌舞,随便踏践。太原出产的毛毯硬涩,四川织的锦花褥又太薄,都不如这种丝毯柔软暖和,于是宣州岁岁上贡线毯。宣州太守为表对上位者的尽心竭力,令织工翻新花样、精织勤献。线毯线厚丝多不好卷送,费就千百劳力担抬入贡。得享高官厚禄的宣州太守怎会想到,织就一丈毯,需费千两丝,多么劳民伤财,不要再夺走人民赖以织衣保暖的丝去织就地毯,地不知冷暖,劳苦人民却靠这生存啊。
注释
①缫丝: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。古时的缫丝方法,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,用手抽丝,卷绕于丝筐上。
②练:亦作“湅”。把丝麻或布帛煮得柔软洁白。《周礼·天宫·染人》:“凡染,春暴练。”
③红于蓝:指染成的丝线,比红蓝花还红。蓝,指红蓝花,箭镞锯齿形蓝色叶,夏开红黄花,可制胭脂和红色颜料。
④披香殿:汉朝殿名,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曾在此歌舞,这里泛指宫廷里歌舞的处所。
⑤毳(cuì):指鸟兽的细毛。
⑥加样织:用新花样加工精织。
⑦地衣:即地毯。
作者:佚名
《红线毯》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《新乐府》诗中的一首。这首诗通过宣州进贡红线毯的事,对宣州太守一类官员讨好皇帝的行为加以讽刺,又着重暴露最高统治者为了自己荒淫享乐,毫不顾惜织工的辛勤劳动而任意浪费人力物力的罪恶。从结尾两句,可以清楚看出浪费那么多的丝和劳力去织地毯,势必导致许多人穿不上衣服。作者在诗中对这种现象进行直接谴责,感情强烈。责编:admin 发表评论
红线毯 白居易 (08-16) | 田家词 / 田家行 元稹 (08-16) | 青楼曲二首 王昌龄 (08-16) |
织妇词 元稹 (08-16) | 青青水中蒲二首 韩愈 (08-16) | 桃源行 王维 (08-16) |
塞下曲·饮马渡秋水 王昌龄 (08-16) | 司马将军歌 李白 (08-16) | 匈奴歌 佚名 (08-16) |
中山孺子妾歌 李白 (08-16) | 悲青坂 杜甫 (08-16) | 杨柳枝词 白居易 (08-16) |
舂歌 戚夫人 (08-16) | 渭城曲 /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(08-16) | 竹枝词二首·其一 刘禹锡 (08-16) |
哀哀父母 | 哀哀欲绝 | 嗷嗷待哺 | 版版六十四 |
比比皆是 | 彬彬有礼 | 步步莲花 | 步步为营 |
草草了事 | 草草收兵 | 察察为明 | 超超玄著 |
哀哀父母 | 哀哀欲绝 | 嗷嗷待哺 | 版版六十四 |
比比皆是 | 彬彬有礼 | 步步莲花 | 步步为营 |
草草了事 | 草草收兵 | 察察为明 | 超超玄著 |
挨家挨户 | 碍手碍脚 | 暗气暗恼 | 傲头傲脑 |
百发百中 | 百举百全 | 百伶百俐 | 百依百顺 |
百衣百随 | 百战百胜 | 半青半黄 | 半推半就 |
AABB式词语小学二年级上册学习资… | 安安稳稳 | 病病歪歪 | 抽抽搭搭 |
大大落落 | 匪匪翼翼 | 沸沸扬扬 | 纷纷攘攘 |
纷纷扬扬 | 风风火火 | 风风雨雨 | 鬼鬼祟祟 |
abb式的词语 小学二年级上册 | abb式的词语23 | abb式的词语2 | abb式的词语 |
abb式的词语 | 常用abb式的词语 | abb式的词语大全 |
ABAB式词语小学二年级… | 常见abab式的词语大全 |
abab式的词语参考 | 最新的abab式的词语 |
abab式的词语大全 |